行者丨李培禹:一架银鹰的九寨航程
作者简介
本文作者
李培禹,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,《北京日报》高级编辑,曾任《新闻与写作》杂志主编、《北京日报》副刊部主任等职。现为北京杂文学会秘书长、北京市东城作协副主席、北京作家协会会员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。出版有《走进焦裕禄世界》《您的朋友李雪健》《笔底波澜》《总有一条小河在心中流淌》等。
以往人们描述在蓝天白云里飞翔的民航客机,常用的形容词是“银燕”;而此刻,我在整理自己的采访笔记时,才发现匆匆的记录文字中,我不自觉地多处写成了“银鹰”。在九寨沟7.0级地震发生后的第一个24小时内,一架祥鹏航空的波音737-700客机,值得这个称号。
地震发生后,灾区人民最盼望的是解放军,是橄榄绿,是白衣天使,是消防官兵,而对滞留在九寨沟黄龙机场惊魂未定的旅客们来说,眼巴巴盼望的,是一架能让他们尽快撤离灾区,接他们回家的大型客机啊!然而,余震不断的夜色中,一架军用直升机降落了,又一架医疗救援小型机降落了,唯独不见民航客机的影子。机场屏幕上几乎满屏都是航班取消的信息。
忽然,“开始值机”!一条从成都飞往九寨沟的航班已经开始值机的消息,擦亮了一夜难眠的游客们的眼睛。就是说,将有一架民航客机飞来九寨,接他们撤离灾区,接他们回家!
重又燃起希望的旅客们不会知道,震后的昨夜今晨,在成都双流机场,在昆明祥鹏航空总部,发生了怎样的故事。
当晚在祥鹏航空AOC运营指挥中心值守了大半夜的公司领导杨浪回忆说,地震发生后,没有电话,不用通知,公司管理层都第一时间到岗,其中两位管理干部因穿着大裤衩急急赶来,落下了“裤衩哥”的称谓。杨浪说,其实大家都相信,当晚总值班的孟楠,一定会处置好应急预案的各项工作,但我们都在,他会更有力量!
作者在采访中与祥鹏员工合影
这力量体现在迅即的决策中——明晨的8L9601航班照常从成都飞往九寨沟!80后的运行控制部总经理古英平问:“明天谁飞?”80后的值班经理周鹏飞答:“陈涛。”“哦,涛哥,太好了!”这是好几个人同时发出的声音。古英平问:“机组情况?”同是80后的“裤衩哥”之一、乘务队经理陈家梁答:“蓝婷、王耀丽、王滔,三个航班的乘务长都已待命。”
大家称“太好了”的机长陈涛,此时正和妻子袁芳从电影院里走出,他们刚刚看完《战狼2》,情绪还沉浸在影片的情节中。涛哥送妻子到家后,要直奔机场,她展开手机给他看,说:“其他公司的航班取消了。”陈涛的直觉是其他公司取消了,祥鹏更可能不取消,一定要飞九寨救人。袁芳当然知道自己的丈夫是空军飞行员出身,开战斗机的,飞九寨黄龙这样的“高高原机场”最有把握,可她仍惦念,仍不舍。
机长陈涛
陈涛凌晨五点已率机组全体人员进驻机场,等待塔台命令的间隙,他打开手机,只见袁芳在微信朋友圈的一条新帖:“祥鹏的飞机要飞九寨了,当班机长是俺家三哥!”“三哥”,是妻子一直这么叫他的。陈涛每次执行完任务平安归来,他都能听到这甜甜的一声“三哥!”
然而,“三哥”这次执飞并不顺利,且艰难重重。先是成都机场原已办好登机牌的乘客没有登机,他们不会去震中且余震不断的九寨了。陈涛请示,决定空飞九寨,那里的人们盼着接他们回家呢!很快,上级回复:“同意。”机长陈涛有点激动,他知道那是他熟悉的一群80后领导的集体决策,他们的眼睛在注视着自己。
十几年的民航飞行,空飞,还是第一次。他对乘务长蓝婷说:“咱们空飞九寨。”美丽的蓝婷点点头,有点庄严。陈涛笑了,也让几位乘务员笑笑,平时酷爱摄影的他,用手机拍下了姑娘们的倩影。
空飞九寨的机组乘务员
祥鹏8L9601航班稳稳地降落在九黄机场。空旷的停机坪上冷冷清清,并没有蜂拥而至的旅客,一个小时过去了,还没有人登机。蓝婷下机去问,回来说:“涛哥,旅客们不肯登机,他们要等亲人们聚齐了再走。”陈涛说:“能理解,那我们就等!”
又一个小时过去了,惊恐中的游客们陆续赶来,客舱137个座位已坐满了,仍有众多旅客焦急地向他们挥手。陈涛代表机组表示:“大家就在这里等,我们会马上返回来接你们。”“真的吗?”“还是这架飞机吗?”陈涛大声回答:“一定!一个也不能少!”
第一批撤离的游客安全抵达成都后,陈涛驾驶着银鹰重返九寨沟。
在这个时间段里,忙坏了一个姑娘——成都分公司场站负责人巫雪梅。雪梅是当天柜台值班经理,直接面对旅客。第一个航班飞走后,她连口水也顾不上喝,焦急地在寻找她的旅客。
一家旅行社的一位男导游接到了她的电话,激动地喊:“美女,我们赶不到了,全困在景区了。不过,你是我接到的第一个电话,我要告诉大家,有飞机在等我们,让大家坚定走出灾区的信心。谢谢谢谢谢谢啦!”雪梅积极协调其他航线的旅客改签祥鹏的航班,因为她知道,当天从九黄机场飞出灾区的只有自己航空公司的航班。
有七位原本从九寨飞郑州的客人,由于原订票的公司无法联系上,焦急万分。雪梅看在眼里,她直接请示成都公司总经理王业权。王总的答复又是一个“同意!”雪梅说,我立时觉得有劲儿了,特事特办,把登机牌发到了郑州旅客手中。
作者采访当机乘务组时的合影
此时,坐在驾驶舱里的陈涛,为了舒缓一下连续飞行的疲劳,他打开了手机,哇!自己在等待旅客时发的一条微信:“静悄悄的机坪,静悄悄的等待……我的旅客,你们到了吗?”点赞的头像满屏了,下拉,又一个满屏。“涛哥威武!”“看到祥鹏飞九寨就想到是你飞,果然。”“天气还好,为你祈福,天佑九寨!”亲友们的留言像一股暖流涌遍周身。一位广都酒店的女老板说:“你机上乘客的食宿我包了,全来吧。”儿子龙龙转发朋友圈时说:“老爸,我为你骄傲!”
第二个航班旅客登机顺利,很快,机场人员送来了舱单,可以起飞了。作为机长,陈涛要看下舱单。“怎么是135人,还有两位呢?”“那两人还没赶到,塔台征求机长意见。”陈涛说:“等!广播告乘客,我们再等一下。”舱门重又打开的一刻,两位满头大汗的北京乘客赶到了。
飞机在夜色中轰鸣着滑翔、起飞!
这班的乘务长是王耀丽,聪颖、漂亮的女孩却有个微信名:“小暴躁”。此时的“小暴躁”格外温柔,她临时改了平时的广播用语,她用中英文广播的是:“亲爱的旅客朋友们,你们一路辛苦了。我们祥鹏9622机组的全体人员来接你们回家了,我们一定把大家安全地送达目的地……”机舱里响起热烈的掌声。
惊心动魄的九寨航程就是这样的。前几天我在昆明机场见到陈涛时,这位帅哥机长刚飞拉萨归来。聊天中,他无意地说到一个细节——其实最惦念自己的当然是老母亲,不论是平时的工作还是这次救灾飞行。老人不会用微信,她以前教过的学生文晓露就不断地陪她聊天,传递着母子间的信息。
当陈涛驾驶的第二个航班平安地降落在成都机场时,老人踏实地睡着了。文晓露发给涛哥的微信是:“其实,我们都知道在等什么。好了,聊天结束。”
我看见涛哥的眼角有泪花儿在闪。
原文载《中国艺术报》2017年9月18日
图片由作者提供,本号获许可推送
作家新书推荐
总有一条小河在心中流淌
李培禹著
作家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
著名作家梁衡陈祖芬彭程倾心推荐
艺术家李雪健为好友点赞
梁衡:
好的散文,无疑是人生的一束束折光。在阅读它时,我们仿佛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,那是受到作家笔下文字的叩击而发出的。读培禹的这本散文集,正是这种感觉。我以为培禹文章最大的特点,是他骨子里的那种忧国、忧民之心,那种对乡土的不弃不离之情。
梁衡
陈祖芬:
培禹的做文打动读者,一如他的做人,不用技巧,只用真心。我不能不感叹,培禹的世界里,涌动着这么浓浓的,浓浓的情。
陈祖芬
彭程:
作为精神的外在对应物,散文并不挑选特别的物体或者处所。李培禹的《总有一条小河在心中流淌》,写的是插队时知青点附近的小河,从内容到写法都并不新鲜,但读后仍然让人慨叹不已,根由就在于它诉说的是对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的记忆。青春交织着懵懂和憧憬,“只是当时已惘然”,以其深厚的人性基础,能够唤起最广泛的共鸣。
彭程
李雪健:
二十多年前,第一次读培禹的文章就把我“震”了——那是写我的。自此,我们在各自的领域相互激励,走过春夏秋冬。他的文章是有温度的,他用一腔热血拥抱生活,自己心中的火不灭,也温暖着家人、朋友和读者的心。我喜欢培禹的这本散文集,由衷地为他点赞!
李雪健
李培禹专辑
记录直白的历史
讲述真实的故事
长摁二维码 关注新三届
余轩编辑、工圣审读